「环时深度」“霉霉”成大选“要害人物”,美“名人政治”遭质疑

liukang20241天前吃瓜热门309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孟翰 郑可 环球时报记者 徐嘉彤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董铭】14座格莱美奖、全球销量最高的音乐人、Instagram拥有约2.8亿粉丝……自2006年正式出道以来,34岁的泰勒·斯威夫特(昵称“霉霉”)早已从当年那个抱着吉他自弹自唱的乡村音乐女歌手,成为全球音乐界的“天后”级人物。而在其他范畴,她的影响力也早已逾越歌手的身份。“斯威夫特经济学”展示了其影响力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她上一年发布一条帖子便带来3.5万名新选民注册也足以表现其影响政治天平的魅力。3月5日,斯威夫特呼吁粉丝参加总统大选投票,也让美国媒体关于“名人政治”的议论越发火热。事实上,美国“名人政治”是长期存在的现象,也是该国特有的政治文明传统。不过,已有美国言论开端质疑这种传统,以为“美国需求政治家来管理国家,需求艺人去扮演,而不是让艺人去管理国家,让政治家去扮演”。
拜登、特朗普都拉“霉霉”助选
成名之初的斯威夫特曾被视为“美国甜心”,跟着她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有议论文章将她描述为“音乐职业前驱和文明偶像”。2014年,她因版权胶葛宣告从流媒体渠道删去自己的一切歌曲,终究以更优厚的条件重返流媒体渠道,创始艺术家与流媒体服务商洽的先例。2019年,斯威夫特又因与前店主堕入专辑母带版权胶葛挑选与本钱“硬刚”,自己从头录制旧专辑,引发群众关于艺术家权力的议论。
此外,斯威夫特也是性别相等、LGBTQ+集体权力的倡导者,并直抒己见地批判种族主义、白人至上、差人暴行、性别歧视和同性恋恐惧症等。上一年,斯威夫特的“年代巡回演唱会”在美国西雅图造成了巨大的颤动,粉丝们与斯威夫特的互动引发了“相当于2.3级地震的效果”。作为发明这一纪录的一员,24岁的大厂程序员凯莉感到十分自豪,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表明:“我为泰勒喝彩,不只因为她有具有感染力的著作,也因为她为女人集体、为自在主义代言。”凯莉支撑斯威夫特表达政治立场的做法,“我期望她充分运用自己的影响力,让年青人更关怀政治和社会问题。”
泰勒·斯威夫特,材料图,图自美媒
而住在华盛顿州东部的农人马特则告知《环球时报》记者:“我不怎样了解年青人的东西,但我的孙子们总是议论泰勒,她的姓名也总出现在新闻里。”华州东部的政治倾向比较挨近爱达荷州、蒙大拿州等以农业为主的共和党州,有不少居民是特朗普的支撑者。不过比起政治,马特更关怀自己的农田收成怎样。关于推举,他更乐意去听提名人怎样说,而不是有影响力的明星怎样呼吁。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导,屡次登上《年代》周刊封面、中选“年度人物”的斯威夫特,曾因不关怀政治而遭到批判。一些左翼媒体曾刊文进犯她没有参加那些他们以为的“直抒己见的自在派名人”队伍,而2018年她在推举问题上的揭露表态让批判者感到“震动”。其时她支撑的民主党参议员提名人菲尔·布雷德森败给了共和党参议员玛莎·布莱克本,斯威夫特在一段视频中激动地说道:“我要站在前史正确的一边,就算布雷德森没有取胜,至少我测验过了!”
美国《国会山报》报导称,斯威夫特的超高人气以及她对议论政治问题的志愿,或许使她成为本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要害人物”,这场“或许在两位老男人之间打开的竞选”或许会被这位全美最闻名的34岁女星所影响。据《纽约时报》报导,美国总统拜登的竞选团队正活跃寻求斯威夫特的支撑,以进步年青选民对拜登的热心。而保存派对斯威夫特的不满情绪正在上升,因为她被以为是自在主义者,曩昔对特朗普批判有加。
保存派的愤恨甚至助长了诡计论的发生。一些极右人士宣称“超级碗”橄榄球赛是被操作的,斯威夫特正在拜登的支撑下经过“超级碗”取得更高闻名度。现在,斯威夫特正与“超级碗”参赛球队堪萨斯城酋长队的球员特拉维斯·凯尔斯谈恋爱。还有诡计论者以为,斯威夫特进入橄榄球圈子是“政府布局的成果”,意图是招引选民参加民主党,然后协助拜登赢得大选。
英国《金融时报》本年刊文称,找“霉霉”助选对拜登来说是步险棋。据美国《滚石》杂志网站报导,特朗普曾暗里表明,再多当红名人助威也救不了拜登,他信任自己比斯威夫特“更受欢迎”。但是就在此表态后不久,特朗普2月12日在交际媒体发文具体列出“霉霉”应该支撑他的理由,称他2018年为音乐艺术家们签署了《音乐现代化法案》,而拜登“什么都没有为泰勒做”,他还称自己很喜欢斯威夫特的男友。不过,“霉霉”3月5日在交际媒体发文呼吁粉丝参加总统初选投票时,帖文中并未说到任何政党。
在美国,关于“霉霉”终究能在大选中发挥多大效果,有不同观念。耶鲁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德卢卡以为,她对选民的影响力有限。一是因为民众已对拜登和特朗普很了解,斯威夫特很难给这些人带来新信息量,以改动他们的主意。二是现在群众在该问题上极度两极分化,能被压服的人很少。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青年研究所履行主任斯万贝克和政策主任海斯则以为,斯威夫特在年青人中影响力不容小觑,而千禧一代和Z代代占美国选民的近一半之多。
名人、魅力和政治之间的“共生联系”
“名人政治”是指名人运用自己的名望在政治问题或意识形态上影响别人的行为。事实上,美国人对待名人政治的喜爱是有传统的,美国名人也热衷于参加政治,无论是音乐、影视、体育明星或是闻名主持人,都有时机成为政治名人。比方里根在先后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美国总统之前,曾参加多部影视著作的拍照,其英俊的表面和个人魅力也招引了很多支撑者。2003年当上加州州长的施瓦辛格此前也是闻名艺人、导演、制片人、运发动,拍照了包含《终结者》在内的多部影片。特朗普在中选总统前除了是房地产大亨,在美国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真人秀明星。
著有《名人控制:后现代民主中名人政治的误导议程》一书的作者兼美国记者库珀·劳伦斯表明,在美国的名人政治前史上,共和党名人一般更乐意自己直接参政,而民主党名人更乐意为自己党派的参选人助选拉票。如2008年民主党初选之争,因为美国闻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力挺奥巴马,为奥巴马赢得约100万额定选票,在党内初选中打败了希拉里·克林顿。
美国《好莱坞报导》杂志网站征引上一年的民调数据称,与5年前比较,更多美国人以为名人可以有效地影响群众,这一份额到达41%,较2018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2021年的民调显现,在美国很多闻名艺人中,58%的美国人表明支撑 “巨石”道恩·强森作为总统提名人,30%的人期望看到安吉丽娜·朱莉竞选总统,22%的人则支撑汤姆·汉克斯。而2020年的民调数据显现,Z代代美国人以为影星赞达亚、歌星碧昂斯最值得信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明,跟着互联网开展,智能引荐算法、交际媒体趋势等会使论题散布愈加会集,关于人物也是如此,表现为有名的人会越来越有名。加之美国互联网忌讳较少,“嗓门大”的人说的话会被敏捷炒作、扩展,而名人又会为了坚持热度不断投合群众的喜爱,这是个彼此推进的进程。
美国《时髦》杂志网站刊文剖析称:“在美国,名人、魅力和政治长期以来一直是共生的:政客需求选票,选民需求姓名,而名人有的是名望……在这场大战中,闻名度才是至关重要的。”2021年的一项查询显现,63%的美国人信任名人“只需有正确的情绪和支撑人员”就能成为优异的政治家。
为什么名人政治在美国如此盛行?交际学院世界联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对《环球时报》记者剖析称,美国“名人政治”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文明层面来说,美国文明内核是本位主义,有着“崇尚能人”的气氛,这使得有才干的人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其才能、扩展其声响。从政治层面来说,美国嘉年华式的推举政治具有很强的文娱性,美国推举政治文娱化是该国政治文明的固有特征。不少美国名人经过其文艺著作,既能满意一般群众的欣赏和文娱诉求,也能满意政界人士对其文娱功用的需求,还能满意自己关于政界威望的寻求。在该进程中,文娱化政治催生的不只仅是政界人士运用文娱,也推进文娱人物自身转型成为政治人物。
美国Axios新闻网报导称,特朗普2016年的胜选代表了一种“范式改变”,他从纽约小报的报导目标直接登上总统宝座,之前没有任何从政经历,这无疑为通往总统方位拓荒了新路线。一方面,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教授林德斯塔德剖析称,“局外人身份”一般被视为名人与传统政治的打破。“现在你会看到(潜在竞选者)揄扬自己没有任何专业知识,这对选民来说很有招引力,他们可以与此发生共鸣。”另一方面,也有媒体议论道:“决议总统大选成果的要害因素不是谁更懂政治,而是谁更懂网络。”交际媒体在美国推举活动中的效果越来越明显,“经过运用交际媒体,政治人物可以扩展自己的影响力,取得更多选票”。
美国《纽约时报》前记者、闻名政治与盛行文明议论人弗兰克·布鲁尼以为,在一个交叉点越来越少、很难找到一起点的世界里,名人是罕见的公共或一起叙事中的人物。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媒体心理学讲师莎朗·科恩也表明,重复与人触摸会让咱们对他们发生认同感,以至于咱们觉得自己真的了解他们。因而,名人一般被以为是“归于咱们的”,“虽然这或许并不是真实情况”。《时髦》杂志网站刊文称,选民们正对推举出的官员失掉决心,政界人士近年来的行为也低于人们的期望值。因而,为没有从政布景的人投票看上去好像很荒唐,但选民们的逻辑是“他们(名人)真的会比咱们看到的(推举官员)更糟糕吗”。
“美国政治式微的标志”
谈到“霉霉”助选,在美国有不少声响以为,明星作为群众人物是需求在一些政治议题上进行表态的,“文娱政治化”很有必要。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校报网站刊文称,名人不只是一般公民,他们在社会上占有稀有位置,名人的言行可以影响其他公民的言行,名人的表态也能提高民众参加政治的活跃性。
不过,美国“保存者”网站刊文称,自2016年美国大选以来,与美国社会简直一切工作相同,好莱坞正变得政治化。明星们穿戴印有总统竞选标语的礼衣到会奥斯卡颁奖典礼,名人的交际媒体变成对社会正义的诉求。“美国需求政治家来管理国家,需求艺人去扮演,而不是让艺人去管理国家,让政治家去扮演。”文章以为,现在电视节目已变为“左派”经过名人推进议程的一种方式。
美国佐治亚大学世界联系学教授卡思·穆德以为,名人政治是“美国政治式微的标志”。他以为,跟着美国政党日益两极分化,两党简直彻底投合其支撑者中最急进的部分。在这一进程中,媒体充任最急进政客的扩音器,忽视了剩余的越来越少的温和派。媒体想要“敌对阵营”的大声疾呼和直抒己见的政客,并与此同时斥责这种两极分化,鼓动民众对可以“解救”系统的政治局外人的爱好,而这便是名人介入的当地。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王浩剖析称,名人政治现象折射出美国民主政治正在加快衰落。政治推举文娱化、竞选发动极点化、价值观敌对尖锐化和诡计论盛行带来的“后本相”化,将进一步不坚定美国民众甚至世界社会对美式民主政治的决心。《泰晤士报》议论版特约修改杰西卡·贝内特以为,在交际媒体鼓起的前期,人们可以成名是民主化的表现。但美国现在追逐影响力的文明现已失控,而本相在此进程中消失了。
告发/反应
友情链接: